淺談寶佳機構兩三事
我們在第一線很常聽到買方說:"寶佳的案子我不考慮、直接幫我剔除"。而不是聽到買方說:"寶佳的案子真的不能買嗎?"。當我更深入地問對方:"你為何會有如此想法?",顧客的回答不外乎:"我看網路的、我聽朋友說的"。
確實,在不是很瞭解一件事的情況下,透過詢問親友跟上網找資料,這是最直接、也最快速的方式了。但寶佳的房子是不是真的那麼不堪?
以下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:
1.網友在網路上訴苦的內容,我相信是真實案例(有些還直接附圖)。但也遇過不少住寶佳的人,持有幾年下來房子都沒事,也未曾遇過網路上講的那些災情。所以我認為這是機率性的問題。
再者,其實市面上很多公認的品牌建商,房子或多或少也會遇到一些問題,只是沒有被放到網路上罷了。但這種情況有兩種,一種是建商售服好,很快就處理並把住戶安撫好了;另一種則是建商其實沒處理好,但住戶擔心上網抨擊會影響自家社區的房價(不利於未來轉賣),就只好摸摸鼻子得過且過,且這類心態的人不少。
這讓我們省思到:"我們所接觸到的世界,訊息並非那麼全面。真實情況如何,只有實際經歷過的人才瞭解"。但我們在對一件事沒有定見時,確實容易以外界吸收的資訊作為判斷依據。
2.俗話說:"一分錢,一分貨"。寶佳機構的房子,確實不是主打華麗的建築外觀、富麗堂皇的公設、科技化的配備、尊榮的售服及細膩的工法,取而代之的是,寶佳在價位上直接折扣給你,讓你享有最低門檻的入主機會。
"最低門檻的入主機會"這句話很多人看不懂,我翻白話一點地說:"如果你鎖定購買哪一區的房子,你可直接瞭解該區寶佳的價格水位高低。若經瞭解後,寶佳的價格對你來說已有些負擔,那該區其他的案子你就不用奢望了,趕緊調整需求吧"。
寶佳機構的房子具有"定錨地板價"的功能。
3.寶佳機構的房子並沒有那麼不堪。它就是一間房子,該有的東西都有,只不過不會特別著重在配備上的強化。房子也都有符合建築法規,不然使照就不會核准通過。
對於自住購入的房子有憧憬是好事,但買房建議還是要量力而為。若手頭較寬裕,就去追求高價的房子。若現階段手頭沒那麼寬裕,"先求有,再求好"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政策。
就怕東看西看、條件過度苛求,等到最後房子越買越小、或越買地點越偏,這樣就不妙了。